78岁的张叔得冠心病多年,一直以来都在吃药,病情控制得挺好,平时也很少去医院。直到一个月前,他的一个棋友也是冠心病,突发心绞痛去了医院,医生让做冠脉造影,检查发现左前降支近中段管腔重度狭窄,随即接受了支架手术,在医院住了大半个月才回家。
棋友出院之后,张叔前去探望,听他说起自己的经历,吓得不行。张叔的冠心病病史比棋友还要长,已经快20年了,一直都没做过冠脉造影,以前他就听人说,这冠心病人都得做冠脉造影,这是诊断的“金标准”,如今看到棋友的经历,张叔对此更是深信不疑,回家后就让儿子陪着去了医院,然后一进门诊,就点名要做冠脉造影。
(资料图)
医生也是一头雾水,对于冠脉造影这样的检查,很多患者都是排斥的,没想到还有张叔这样主动要求做的。后来,医生了解了张叔的情况后,说他没必要做冠脉造影检查,还解释说这检查不是普通的检查,就相当于一个小手术,能不做还是不做的好。可是,张叔却一再坚持要做,说他冠心病这么多年了,虽然现在也没啥不舒服,但还是担心哪一天像自己的棋友一样,突然就倒下了。
后来,医生又跟张叔的儿子解释了半天,在医生和儿子的劝说下,张叔终于放弃了做冠脉造影的想法,只做了个心电图就回家了。
答案是否定的!
像是张叔这样的情况,得冠心病已经好多年了,病情控制得很好,平时也没有心绞痛,这说明心脏或许已经建立强大的侧支循环,帮助维持正常的心肌供血,哪怕冠脉狭窄严重,对张叔而言,也没啥影响了。再说了,张叔的年龄也不小了,冠脉造影怎么说也是个有创检查,也算是一个小手术了,对于老年人来说,风险还是有的,所以医生一般不会轻易让患者做这一项检查的,更何况是已经78岁的张叔呢!
张叔的棋友之所以做了冠脉造影,主要是因为他有突发的心绞痛,而且通过造影也进一步做了支架手术,对于这位患者的情况,冠脉造影就是很有必要的,而且是必须的检查。
先带大家了解一下冠脉造影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。就拿最近看到的一位患者的经历来讲。
患者是一位53岁的女性,因为心衰入院,经治疗后症状缓解,为了找到心衰的病因,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检查。毕竟是有风险的检查,一切都按照正常的流程来走,签字,准备,然后就是检查。最初检查还挺顺利的,造影显示患者的多支冠脉都有狭窄,可就在医生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血流贮备分数检查时,问题出现了。
患者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呈持续性下降,冠状动脉发生弥漫性痉挛,以至于医生再怎么用药都抑制不了痉挛,也无法维持下降的血压,一度发生了心脏骤停,后来只能上ECMO。所幸,不久之后患者的冠脉痉挛消失了,之后生命体征也逐渐趋于平稳。
可是,患者为何会突发冠脉痉挛呢?
后来,经过免疫相关的检查,医生终于找到了原因。原来,患者是因为过敏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导致的一系列症状,而罪魁祸首就是造影剂导致的过敏。
这只是其中一位患者的遭遇,而事实上虽然冠脉造影检查已经足够成熟,但风险是有的。
1. 造影剂过敏: 碘造影剂本身无害,但少数人会对其过敏,轻者有哮喘、皮疹等,重者可危及生命。所以,有过敏史的患者一定要提前跟医生说明情况。
2. 肾损伤: 造影剂最终要经过肾脏排出体外,所以对肾功能不全者可能会造成肾损伤,注意做完检查后一定要多喝水,降低对肾脏的伤害。
3. 辐射: 冠脉造影时会有少量的辐射,一般无害,但是特殊人群需要注意。
4. 穿刺: 造影时需要用导管穿刺动脉血管,可能会导致动脉痉挛,还存在一定的出血、静脉瘘、血肿等风险,极个别患者甚至会有动脉破裂。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,若有不适,尽早处理。
5. 心律失常: 多数情况下出现心律失常只是生理性的反射,问题不大,但也有患者会有室颤、心梗、心衰等危及生命的情况,患者务必要引起重视,若有不适,立即就医。
总之,冠脉造影检查并非普通的检查,会存在一定的风险,不能随便做,尤其是老年人,本身血管就容易出问题,所以千万不可做没必要的检查,当然对于该做的患者也是免不了的。
1. 反复的胸痛、胸闷发作,但心电图、心脏彩超等常规检查又没办法做出明确的诊断时;
2. 通过心电图、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发现异常,但又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时;
3. 心绞痛频繁发作,且疼痛剧烈,高度怀疑心梗时;
4. 冠脉CT检查提示有严重的冠脉狭窄,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时;
5. 支架手术后再发心绞痛,怀疑是心梗复发时。
以上五类人群若无禁忌,一般医生都会要求做冠脉造影检查,也是为了明确诊断,找到病因,也是为了接受进一步的支架手术。除此之外,常年的冠心病患者、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等,其实没必要做冠脉造影检查,像是心电图、心脏彩超、平板运动试验、冠脉CT检查等都可以代替冠脉造影,还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方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